健檢Q&A
做無痛大腸鏡為何要採低渣飲食?不是喝瀉劑即可,為何要飲食控制那麼多天?
研究發現,大腸鏡檢查前若採低渣飲食,加上喝瀉劑及大量水分,清腸效果比較好,更能讓醫生完整檢查腸道。但仍有少部分的人,因體質不同,使即使遵循低渣飲食、配合喝瀉藥,清腸效果不佳,導致部分腸黏膜無法仔細觀察。
若身體不舒服才安排健康檢查可以嗎?
身體不適時應儘快就醫治療。健康檢查的目的,是在疾病產生之早期檢查出潛在疾病或致病因子並加以治療。若目前處於疾病發作期,應先配合治療,等待病情穩定或痊癒後再做定期健康檢查,追蹤身體健康狀況,才不會造成病情的延誤。
我家沒有乳癌家族史,必須要做定期做乳房相關的檢查嗎?
乳癌與遺傳有關係,但是多數人罹患乳癌的成因還是不清楚,台灣乳癌發生率比歐美國家提早10歲,針對30歲以後才懷孕、初次懷孕較晚者、終生未曾生育者、曾患乳房發育異常者、初經較早、停經較晚者、未哺餵母乳者、常食用高脂肪食物者,都是乳癌高危險族群。所以婦女不論有無危險因子皆應每半年到一年定期做相關的檢查,希望能早期發現,以提高治癒率。
預約健檢要等多久?健康檢查要住院嗎?要花多久的時間?
必須提早1-2週預約,以利檢查前完整準備。目前除正子型及菁英健診須安排2天,其於1天可完成,一般報到時間為上午7點,下午3點前可檢查結束離院。
為什麼要檢查眼壓?
眼壓是由一種在眼球內不斷產生、循環,然後排出眼球外的體液所造成的。正常的眼睛,有一定的壓力存在(通常介於12~21毫米水銀柱),以維持眼球的正常弧度和液體交換。若眼睛房水的分泌過多,或排泄太少,房水即會積存使眼壓增高,早期不易自我察覺,必須透過儀器測量壓力才可得知。避免進而壓迫視神經,影響視力與視野,形成青光眼。
C型肝炎表面抗體呈陽性(Positive)結果,表示體內對C型肝炎病毒具有 抵抗力嗎?
C型肝炎表面抗體呈陽性反應時不代表受檢者對C型肝炎已經有了抵抗力, 只代表病人曾經得過C型肝炎,或目前正遭受C型肝炎病毒感染,抗體本身並無保護個體的作用。必需要持續追蹤檢查肝功能及肝癌的篩檢。
心電圖檢查可看出心臟所有的問題嗎?
心電圖檢查是心臟檢查中最基本的檢查,透過心臟收縮和擴張運動所產生的弱電,流轉移到電流計,再以波紋記錄在紙帶上,由醫師判讀波形,推測心臟結構功能異常或全身性異常,但無法檢查出心臟的所有病變,若心電圖有異常時,必須依醫師建議,由心臟科醫師做進一步診斷及治療。
全身健康檢查是不是所有疾病都可以查出來?
一般全身健康檢查,應稱為全套健康檢查,依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建議的疾病篩檢五大原則列出檢查項目:
其原則包括:
1.此疾病是地區盛行率高的。
2.篩檢的疾病為有意義之疾病。
3.此疾病目前已可治療的或可控制的。
4.此疾病經過篩檢和治療可以減少殘障和死亡率。
5.篩檢方法敏感度高、準確度高且符合經濟效益。
所以並不是所有疾病均可由健檢檢查出來。
若平時有任何身體部位的不適,應針對不適部分安排檢查,尋求專科醫生的診治。
定期健康檢查的目的是什麼?
定期發現潛在的疾病或致病因子,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觀察身體各項功能性,並了解自我身體機能狀態,適時調整生活習慣以確保身體健康。
目前因慢性病規則服藥治療,在檢查前必須停止服藥嗎?
不需中斷。
慢性病患者在接受健檢前,仍應持續規則服藥,不 須中斷,將服用藥物攜至醫院,提供醫師參考,醫師會參考藥物種類來判讀 檢驗數據。若因安排無痛內視鏡檢查,則必須調整服藥時間,延至檢查結束 後再服用。
檢查前為何要禁食?
受檢前一晚7點起開始禁食,12點後完全食(含開水)。主要是讓胃內食物排空 ,以利內視鏡檢查及避免影響肝膽超音波之判讀。配合禁食才不會影響膽固醇及飯前血糖值的正確性。
健康檢查前幾天不能吃豬肝、豬血類食物嗎?
目前醫院採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IA Enzyme Immunoassay),此種方法只會偵測 到人類的血液,不會受食物干擾,所以不用特別禁忌。
子宮已切除,還要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嗎?
子宮頸癌可能會侵犯附近的組織,例如陰道壁。若子宮已切除,仍應每年定 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了解陰道的組織是否有細胞病變,並了解相關婦科疾病。
哪些人應該做健康檢查?
1.發現不尋常的身體型態和功能有變化者,如未刻意減重而體重快速下降。
2.有家族病史者:家族有癌症、糖尿病、B、C型肝炎帶原者、或其它遺傳 疾病者。
3.經常抽煙飲酒者、長期於污染環境中工作者、肉食主義者、曾罹患特殊疾 病已經過治療或已痊癒者。
4.自覺有需要者。
無痛胃腸鏡有沒有危險?
受檢者接受無痛胃腸鏡檢查前,麻醉科醫師會執行身體評估,依照體重給予鎮靜麻醉藥物,使受檢者進入麻醉狀態,透過監視器全程監控受檢者生命徵象。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無痛內視鏡,高風險族群如下:像是年齡大於75歲以上、六個月內曾經心肌梗塞、一個月內曾發生中風或小發作者、嚴重心律不整、嚴重慢性肺病或急性發作者、不穩定性心絞痛者、經麻醉科醫師評估不適和麻醉者、對麻醉藥物過敏者、目前懷孕者、心臟放置支架者(須有心臟科醫師評估才可執行)、曾經接受骨盆腔手術、曾經接受過骨盆腔電療者、曾有大腸鏡檢查失敗經驗、、曾經接受大腸切除手術者、急性腹痛。心衰竭、糖尿病控制不良及肝腎功能衰竭者,必須經醫師評估麻醉風險過高,可能會因為鎮靜麻醉藥物引發呼吸障礙而導致生命危險皆不適宜。此外,受檢者因在麻醉狀態下無痛覺反應,醫師在推進胃腸鏡時如遇到阻力,病患未能反應,也可能增加腸穿孔的危險,所以檢查前必須評估排除高風險族群,本健診中心執行無痛胃腸鏡檢查之醫師皆安排資深專科醫師,熟練之檢查動作可減低危險性。
聽說胃鏡和腸鏡很不舒服,健檢一定要做嗎?
102年國人十大死因首位是惡性腫瘤,其中胃癌及大腸直腸癌更是高居國人癌症死因排名第五及第三名之惡性腫瘤。內視鏡檢查是早期發現胃腸道腫瘤的利器,特別是有胃癌或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藉由健康檢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之目的。內視鏡的好處在於必要時能夠在檢查的同時施行組織切片分析,判定是否為惡性腫瘤。
健康檢查有沒有年齡限制?
健康檢查開始年齡目前無定論,一般40歲以上或工作壓力大、熬夜、抽煙、喝酒或有家族史者比較容易發現一些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