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異常
前言
眼角膜及水晶體可以比喻為照相機之鏡頭,具有將外界光線準確地聚焦於視網膜上而成之作用。如困聚焦不準確,就如同拍照時焦點沒有對好一樣,會使影像模糊,因聚焦不準確所造成的視力問題稱為屈光異常,依聚焦的狀況分為近視、遠視、散光(亂視)及老花眼四大類。
近視眼
病因:影像聚焦於視網膜之前,眼軸過長(軸性近視)或眼角膜與水晶體屈折力過大,皆可引起近視。
症狀:遠方視力模糊,近距離視力較佳,學童看黑板或電視時會瞇眼、斜眼或歪著頭看,嚴重時須要靠近黑板或電視才看得見。
診斷:學童(十五歲以下)須點睫狀肌麻痺劑放大瞳孔後,再做視力矯正及相關的檢查。成年人則直接做視力矯正檢查。
治療:輕微近視(一般而言一百度以下)學童上課座位如排在較前面,須點睫狀肌麻痺劑則可抑制其度數之增加; 有部分患者可以減輕其近視,但降低度數有限。近視一百五十度至二百度以上者,應配戴眼鏡,若度數持續增加,應併用點睫狀肌麻痺劑治療,同時注意看書及看電視的習慣(照明度、看書距離三十五至四十公分,用眼睛時間每三十分鐘應休息五分鐘等)。點用藥物cyclogyl及Atropine可能使學童白天畏光及近距離的糢糊,前者可戴頂帽子,後者則將書本放遠些即可克服。
合併症:嚴重之近視會有飛蚊症,視網膜退化出血,甚至網膜剝離之嚴重合併症。
假性近視
病因:睫狀肌過度痙攣,使水晶體折射力增加,產生類似近視的狀態。
症狀:視力時好時壞,多數發生於用眼過度的學童,也可能發生於從事費眼力的行業(電腦作者、秘書、會計、電子零件裝配、鐘錶裝配修理…等)。
診斷:點睫狀肌麻痺劑治療,配合眼部休息後,近視度數減輕甚至完全消失。
遠視眼
病因:影像聚焦於視網膜之後,眼軸過短或眼角膜與水晶體之屈折力過小所致。
症狀:年輕時睫狀肌調節能力足以將遠視焦點拉前至視網膜上,使中度或輕度的遠視患者看遠視力仍佳,隨著年紀增長,調節力減弱,近距離視力開始模糊而提早出現老花症狀。嚴重的遠視患者,很可能在兒童期形成弱視,而無法以任何鏡片來矯正視力、尤其單眼遠視患者易產生該眼之弱視。
診斷:仔細作視力矯正之檢查,必要時得點睫狀肌麻痺劑後放大瞳孔檢查。
治療:兒童在中度(400度)以上之遠視可能造成閱讀困難或弱視,應配眼鏡矯正。產生弱視時除需配鏡外,亦應實施弱視訓練,年紀愈小治療之機會愈大,癒後情況較佳。輕度遠視年輕時不必配鏡,但年紀增長後若出現近距離閱讀之疲勞之症狀即應配鏡矯正。
預後:兒童之遠視會隨著年紀增加、眼軸增長而降低度數。
老花眼
病因:水晶體隨年紀之增長而硬化,調節力減弱,使近距離視力模糊。
症狀:原本無任何屈光異常,年過四十,看書時會字體模糊,且易疲勞,必須將書本拿遠,才看得見。原本有近視係戴著近視眼鏡看書者,年紀一到四十歲也會有上述之現象發生,如果習慣不戴近視眼鏡看書,則老花症狀會延遲。原本輕度遠視患者,若未戴眼鏡矯正,則症狀會提前在三十多歲發生。
診斷:年滿四十歲者,須作調節力測量及閱讀視力(Near)矯正。
治療:配戴老花眼鏡或雙光或變焦鏡片。
預後:隨著年紀增加,四十歲後每年定期眼睛檢查驗光配鏡一次。
散光(即亂視)
病因:角膜(少數由於晶體)表面曲度不均勻所致,係屬天生,與環境因素無關,除非有角膜病變,一生中甚少度數變化。
症狀:視力不良:嚴重者看物體產生雙影或扭曲,可能在幼兒時造成弱視須早期發現。
診斷:視力矯正,角膜曲度測量或散光圖形之檢查。
治療:兒童散光度數在二百度以上者,應配眼鏡,有弱視現象者更應整日配戴,以使弱視改善。